俄罗斯媒体透露,该国国防部正在考虑放弃修复“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这艘航母是俄军唯一的现役航母,且俄罗斯没有新的航母建造计划。“库兹涅佐夫”号一旦退役,俄罗斯将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航母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对未来的美俄博弈将产生重大影响。
“库兹涅佐夫”号目前的维修和改造工作已经暂停,俄海军和联合造船集团的代表近期将就该舰的命运作出最终决定。专家指出,不排除该舰因技术和物理老化而被报废拆解的可能性。这一消息令人唏嘘,全球拥有航母的国家有10个,航母不仅是庞大、复杂、威力最强的水面武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如果俄方最终确定放弃,“库兹涅佐夫”号的退役将对俄罗斯的远洋威慑力产生负面影响。
“库兹涅佐夫”号在苏联鼎盛时期建造,于1991年交付。其满载排水量约6.7万吨,最大航速30节,可搭载舰载机30余架。曾有军事观察家认为,“库兹涅佐夫”号的战斗力仅次于美国最大的“尼米兹”级航母。值得一提的是,“库兹涅佐夫”号还有一艘姊妹舰“瓦良格”号,后者被改造为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
“库兹涅佐夫”号最后一次执行军事任务是在8年前的叙利亚行动中,期间发生两架舰载机坠毁的严重事故。返航途中,它被欧洲媒体拍摄到拖着数公里长的黑烟航行,性能遭到质疑。返回俄罗斯后,“库兹涅佐夫”号立即进厂大修,但一修就是八年。实际上,该舰的维修并不顺利,多起事故让最初制定的600亿卢布维修费显得杯水车薪。2018年,甲板遭船坞起重机倒塌砸出一个大洞;次年又发生重大火灾,过火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造成损失超过3.5亿卢布。为此,船厂和俄罗斯海军方面长期扯皮,都认为对方应该为此买单。
这些事故反映了俄罗斯造船业的困境,包括订单不足、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等问题。由于国土纬度高,苏联实力最强的造船厂都设在黑海,即现在的乌克兰境内。苏联解体后,人员和设备留在了当地,导致俄罗斯海军虽然提出了“风暴”级新型航母的建造计划,但从2005年提出至今仍没有动静。
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石宏表示,俄罗斯放弃“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维修和升级是基于现实考虑做出的痛苦、无奈但正确的决定。这艘航母在服役之后主要作为俄罗斯海军远洋能力存在的象征,实际作战能力较弱。维修和升级八年半仍未完成,期间还发生了多起重大事故,说明俄罗斯无力对航母进行维修和升级。俄乌冲突爆发更是雪上加霜,因为资金、人力和物力都被用到了支持冲突方面。
今年6月,普京批准了2050年前俄罗斯海军发展战略,提到要“全面恢复俄罗斯作为全球海洋强权的地位”。然而,俄海军高层在解读时强调,航母已经不是他们必要的选项。受俄乌冲突影响,军费主要拨给了陆军和空军,海军经费不足。俄罗斯海军不得不维护几支不断老化但规模庞大的舰队,导致在俄乌冲突中损失惨重。黑海舰队驻地塞瓦斯托波尔港多次遭袭,克里米亚半岛的大桥也多次遭袭,“莫斯科”号巡洋舰在中弹后沉没更是震惊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俄黑海舰队已经损失了33%的水面战力,凸显俄罗斯海军在防御甚至情报上的投入不足。
石宏指出,普京重振俄罗斯海军雄风的思想没有变化,但具体发展规划有了很大不同。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的地位明显下降,而核潜艇的地位显著上升。俄罗斯放弃了航母舰队,水面舰艇主要是发展护卫舰和两栖舰艇,这意味着俄罗斯海军未来将主要聚焦在近海,远海能力则是量力而行。但实际上,这种规划更多是一种政治态度的宣示,真正实现难度巨大。
俄罗斯国内对是否彻底放弃航母仍有争议,各方态度十分极端。太平洋舰队前司令谢尔盖•阿瓦基扬茨认为,放弃维修是合理的,传统航空母舰已失去现实意义,正被无人机军事系统取代。但军事专家丹迪金则认为,在远洋航行中,航空掩护仍然不可或缺。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作用十分突出,俄罗斯加大了研制新型无人机的投入,并总结出不少无人机战术。然而,无人机终究火力有限,并未改变战场形势。
近年来,俄罗斯建造了多艘亚森级和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主打静音、深潜和新型潜射导弹,以对竞争对手形成足够的威胁。新款潜艇的设计思路也更加注重舒适度,例如亚森级的载弹量比美国同级别潜艇少三分之一,省下来的空间用于扩大艇员生活空间,以延长下潜时间和隐蔽性。
石宏表示,无人系统在俄乌冲突中的出色表现无疑是俄罗斯在其海军未来发展规划中将无人系统列为重点的直接诱因。但也要看到,海军对体系作战的要求更高。如果俄罗斯不能同步发展有人舰艇,海军在未来还会是“瘸腿”的,短板与西方差距明显,到2050年很难达到后来居上的效果。
同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